
柳州作为广西工业重镇,近年因基建投资和产业转型压力,债务规模持续攀升,截至2023年,其政府债务率已超过120%,部分区县甚至逼近警戒线,广西省将柳州债务化解列为“十四五”期间首要任务,通过财政统筹、产业升级和区域协同,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省级财政的定向支持机制
广西财政设立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基金,重点用于柳州债务展期、利息补贴及重点项目置换,同时推行“一县一策”模式,针对柳江、柳城等重债区县,实施差异化债务结构优化,将隐性债务占比从35%压缩至18%,2023年省级财政对柳州的转移支付规模同比增长42%,占全省总额的28%。
汽车产业升级带动经济造血
依托五菱、宝骏等本土车企,柳州启动“智能网联+新能源”转型计划,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50万辆,配套建设西南地区首个汽车零部件循环经济园区,预计年增收120亿元,通过引入宁德时代电池基地,形成“整车制造-电池供应-回收利用”全产业链,增强财政可持续性。
区域协同发展打破地理壁垒
广西构建“柳州都市圈+边境经济带”联动机制,与桂林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区,承接大湾区电子元器件产能;联动崇左、百色打造跨境物流枢纽,将柳州物流成本降低15%,2023年跨区域税收分成比例提高至40%,促进资源再分配。
绿色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
柳州发行全国首单“碳中和债”,规模30亿元,利率较常规债低0.8个百分点,设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,通过“股债结合”模式撬动社会资本,2024年计划发行REITs融资15亿元,用于盘活柳钢集团闲置土地和厂房资源。
民生保障与债务风险防控
实施“稳就业保民生”专项行动,2023年新增岗位8.2万个,社保基金支出增长25%,建立债务风险预警系统,对隐性债务项目实行“红黄蓝”三色管理,强制审计覆盖率提升至100%,2024年民生支出占比提高至65%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增长。
市场化债转股引入战略投资者
与中诚信托、国新控股达成协议,对柳州交通投资集团等6家国企实施债转股,置换债务规模达45亿元,引入吉利集团作为战投,通过股权纽带实现产业链整合,预计3年内减少利息支出12亿元。
未来三年柳州振兴路线图
2024-2026年规划“三大工程”:一是完成70%债务重组,二是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,三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提升至15%,同步推进“智慧柳州”建设,2025年前实现政务数据100%共享,行政效率提升30%,通过系统性改革,力争2026年债务率回落至80%以内,重塑西南制造业标杆地位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