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泳池变身工位泳池?记者亲测办公体验,成都泳池变身共享工位?记者亲测24小时办公生态
从水乐园到灵感空间
在成都高新区金融城,一家拥有12年历史的室内恒温泳池最近完成"魔改",变身集合办公、会议、休闲功能的复合空间,改造团队在保留原泳池主体结构的前提下,通过"水陆双场景"设计,将200㎡的场馆改造成可容纳80人的办公区。

(成都泳池变身工位泳池?记者亲测办公体验)
空间重组三大亮点
- 分区设计:泳池区(原80㎡)改造为开放式办公区,配备可升降隔断;更衣室改造成智能储物间
- 设施复用:保留恒温系统(水温恒定26℃)、水质循环设备(日换水量8吨),新增办公设备投入约35万元
- 隐私保护:采用雾化玻璃隔断,办公区配备降噪地板(分贝值≤45)
办公体验实测报告
工位选择对比
区域 | 工位数 | 特色 | 参考价 |
临池区 | 30个 | 带全景落地窗,每工位配防水储物盒 | 2800元/月·人 |
独立舱 | 20个 | 隔音棉墙体,配备恒温座椅 | 3500元/月·人 |
共享区 | 30个 | 可移动隔断,共享饮水设备 | 2200元/月·人 |
日常办公场景
记者连续3天实地体验发现:
- 晨间9-10点为"晨泳办公时段",约20%员工在泳池边处理邮件
- 午间12-13点开放"轻运动办公",提供免费泳池体验券
- 下午茶时段(14-15点)设有"边喝咖啡边游泳"专属区域
设备使用数据
空间改造后运营数据显示:
- 设施使用率:泳池日均使用频次从3次增至12次
- 能耗对比:办公区电费上涨15%,但水费因循环系统优化下降8%
- 客户反馈:87%受访者认为"工作氛围更轻松",13%认为"存在环境干扰"
行业观察与建议
改造成本解析
据改造方透露,主要投入集中在:
- 声学处理(降噪材料):8万元
- 智能控制系统(温湿度联动):12万元
- 安全设施(救生设备、防滑地胶):5万元
- 办公设备(人体工学椅、升降桌):10万元
潜在风险提示
记者走访时注意到以下问题:
- 隐私争议:3名员工反映隔断高度不足(1.2米),存在视线交叉
- 水温波动:办公区与泳池温差达3-5℃,需频繁开关空调
- 清洁成本:日均需额外配备2名清洁人员处理泳池水渍
适配人群清单
适合以下类型团队:
- 创意设计类(需激发灵感)
- 咨询培训类(需灵活空间)
- 轻资产初创(成本可控)
慎选团队:
- 需严格保密的行业
- 高频视频会议需求
- 对空间稳定性要求高的制造业
记者手记
在恒温泳池边敲击键盘的第三天,突然理解了"场景赋能"的真谛——当26℃的湿润空气裹挟着水波声涌入办公室,那些关于"工作与生活平衡"的争论变得不再尖锐,不过建议新用户提前测试隔断高度,别让隔壁工位的泳姿成为你的"背景音乐",毕竟,办公场景的终极奥义,还是得看团队如何驾驭空间与效率的平衡。
发表评论